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2019年版道法魔怔表记符号方案
2019年版道法魔怔表记符号方案是我在初中时所创制的一套辅助标记符号,大约形成于2018~2019(初二~初三)期间。
概述
方案是基于201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所编制的。原稿记录于笔者所使用的教材之中。
方案共历经两个版本,初版约创制于初二下学期(2018年上半年),第二版创制于初三复习时期(2018年秋~2019年春)。
标记符号
变量
| 符号 | 用途 |
|---|---|
| 表示课时章节名称。 |
![]() | 表示课时内章节(一级标题)名称,为书中章节标题边框图形之简化。 |
或 | 表示分段标题(二级标题 )名称,为标题背景图形之象形。 |
| 表示引用框中内容Expr。 |
<X int:Y-> | 当前段落的前Y句。参数Y默认为1。 |
<X int:Y> | 表示当前段落的前Y个字。 |
<- int:Z X int:Y> | 表示取当前段落前Y个字的后Z个字,类似Python中的字符切片。 |
[<% str:S int:order> str:X] | 从子字符串S位置处拆分字符串X,并提取被拆分出的第order部分。等价于Python中的x.split(s)[order - 1]。 |
| 定义变量var为对象prompt,可在该课时范围内引用。 |
下划线
| 符号 | 用途 |
|---|---|
| 基本划线方式。 |
| 硬性结束标记,忽略V(或X)记号之后所有划入的内容。 |
| 忽略未划线文本。 |
| 在转化成文字表述时,在划线内容之后加入“等”字。 |
| 忽略最后的标点符号。 |
| 将末尾标点改为句号。(若X后面为其他标点,以此类推) |
| 将alpha符号下方的标点替换成“和”。 |
词汇
| 符号 | 含义 |
|---|---|
| X===Y | X同Y的关系 |
或 | A对B的C |
| 面对…… |
prompt | 为prompt而奋斗 |
| 是什么 | |
| ¿ | 为什么;为何 |
| 如何;怎样 |
| 地位 | |
| 目的 |
| 青少年 |
| ☉ | 我们 |
| 特点 |
| 意义 | |
| 表现 |
| 作用 |
| Δ | 重要性 |
| R | 原因 |
| Φ | 不利因素 |
| 符号 | 含义 |
|---|---|
(反写亦可) | 挑战 |
| 有价值的(借自 Valuable) |
| 理解(借自 Realise) |
| 实现 | |
| 社会主义 |
| GD | 共同理想 |
| N | 全国人大 |
| X | 宪法 |
| O | 依法治国 |
| CD | 中国梦 |
| ZZ | 责任 |
| QX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D | 党 |
| P | 劳动者;工人 |
例句
以下例句均基于以下假设:文本位于教材的课时 foo - 章节 bar - 分节 Whatthehay 位置。
- ¿
→ 为什么说 Whatthehay? 
→ 如何 Whatthehay?
Δ
→ foo 的重要性是什么
→ bar 的目的- 项目1、项目2、项目3
→ 项目1、项目2、项目3等 - 项目1、项目2α、项目3 → 项目1、项目2和项目3
- (
)
→ (对)Whatthehay 的理解
¿
CD? → 青少年为什么要为中国梦而奋斗?- ☉



Λ
GD? → 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 a 2 >
→ ttheh
或
或
(反写亦可)